*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广禾配资
山东省医院持续推动放疗技术革新,通过精准放疗平台优化肺癌全程管理,助力患者延长生存期并提升生活质量。
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,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。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,治疗肺癌的手段也逐渐增多,但放射治疗仍是肺癌治疗的主要方式,大约70%的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放射治疗[1]。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学科作为国内领跑者,在于金明院士领导下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,正逐步构建国际顶尖放疗平台。基于上述背景,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山东省肿瘤医院高爱琴教授就放疗技术的革新、放疗在靶向时代的作用以及未来联合治疗方向等关键问题进行分享,以启迪临床实践。
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学科在于金明院士的带领下,在国内放疗领域遥遥领先。那么,能否请您分享一下,近年来我院在升级关键放疗技术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,这些如何使我们持续引领胸部肿瘤精确放疗领域,并推动我国放疗技术的整体发展?
高爱琴 教授
近年来,我院放疗学科在于金明院士的引领下,取得了快速发展。首先,我院引进了国内首台配备360度旋转机架的质子治疗系统,并于2023年11月正式投入临床使用,显著提升了精准放疗能力。截至目前,质子治疗已累计服务患者超过1500人次,单日治疗量位居全球首位。为保障质子治疗的规范化、精准化及高端化实施,院士牵头成立了质子多学科诊疗(MDT)小组。
2024年7月,我院完成了TOMO放疗设备的重要升级,引进了全球首台TOMO C系统。该系统创新性地将螺旋双源CT影像系统与TOMO放疗技术相结合,实现了更高端、更精准的放射治疗。此外,我院二期工程中的重离子与中子治疗项目也在快速推进,预计将于202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。届时,我院将成为国际上唯一同时拥有质子、重离子及中子三种先进粒子治疗系统的医疗机构,使患者能够便捷获得国际前沿的放疗技术和规范化的治疗方案。
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中心已于2023年11月正式投入临床应用。能否请您谈谈,质子治疗技术相较于传统放疗在治疗中具有哪些独特的临床优势?
高爱琴 教授
质子治疗与光子放疗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质子的 bragg峰,这常被称作放疗领域的“珠穆朗玛峰”。由于质子质量较大,其在穿透人体组织时能量损失速率较低,散射角度小,轨迹更为笔直。当质子束到达肿瘤病灶区域时,速度急剧下降并停止,在靶区释放出最大能量,从而高效杀伤肿瘤细胞。因此,质子治疗具备入射路径剂量低,肿瘤后方剂量趋近于零,仅在肿瘤靶区内形成高剂量且剂量跌落极为陡峭等临床优势,可达到精准、高效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。
聚焦于肺癌治疗领域,质子治疗展现出独特的优势。质子治疗能够将高剂量区域高度集中于肿瘤靶区,显著减少对周围关键正常组织如肺实质、心脏及食管的照射剂量。这对于肿瘤位置毗邻重要器官的患者尤为重要,可最大限度降低关键器官损伤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。此外,相较于光子放疗,质子束诱导的DNA损伤模式更为复杂且严重,理论上具备更强的肿瘤细胞杀伤能力。
当前质子治疗在肺癌临床实践中的主要应用涵盖以下方面:
在早期肺癌的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(SBRT)中,质子技术主要适用于肿瘤体积较大(>5厘米)、中央型或超中央型、既往放疗后出现孤立性复发转移、合并间质性肺病或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的患者群体,有助于降低治疗相关毒性并改善患者生存预后。
对于II期至III期肺癌患者,采用基于质子束的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方案能够更有效地保护肺、心脏、脊髓等器官,降低放射性肺炎及食管炎等治疗毒性的发生率,同时为患者带来更优的生存获益。
对于再程放疗的肺癌患者广禾配资,质子治疗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既往已受照射区域的正常组织,有效避免累积剂量造成的不可逆损伤,降低相关不良反应风险。
在靶向治疗显著改善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生存获益的背景下,能否请您结合您的临床经验谈谈放射治疗在NSCLC全程管理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,如何使患者取得更大程度的获益?
高爱琴 教授
在靶向治疗时代,放疗与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已成为肺癌治疗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。现有证据表明,这种联合策略能够进一步提升肿瘤控制效果,延长患者生存时间。
在驱动基因阳性的局部晚期NSCLC治疗中,LAURA研究和POLESTAR研究等研究结果证实[2,3],在根治性放化疗后,采用第三代EGFR-TKI进行巩固治疗,可进一步缩小肿瘤体积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可提升了7-8倍,疾病进展风险降低80%以上,现已成为此类患者群体的标准治疗策略。
对于晚期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,II期临床研究及回顾性分析数据表明,在一线EGFR-TKI治疗取得疗效后,若患者存在寡残留、寡转移或寡进展病灶,通过局部放疗对这些病灶进行精准的“定点清除”,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风险,延缓靶向药物耐药的发生[4-6]。研究数据显示,这种干预能将患者的PFS从约4.4个月延长至14.2个月,总生存期(OS)从17个月提升至41.2个月[7]。
此外,在靶向治疗过程中,当患者出现骨转移疼痛、脑转移引起神经症状等情况时,放疗能快速缩小肿瘤,缓解患者的症状,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,并提高其对整体治疗方案的依从性。
近年来,随着高效靶向药物和精准放疗技术的进步,您认为“靶向治疗联合放射治疗”未来有哪些值得探索的联合模式或研究方向?
高爱琴 教授
伴随放疗技术与设备的持续升级,放射治疗技术已能够实现对肿瘤病灶的精准靶向,在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,与化疗、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协同作用,显著提升抗肿瘤疗效。未来靶向治疗与放疗的联合应用仍存在广阔的探索空间。
对于III期不可切除NSCLC患者,在靶向治疗联合放疗的基础上能否去除化疗,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。ADVANCE研究的初步数据提示[8],放靶联合方案相较于同步放化疗可能带来更优的PFS和更轻的不良反应负担,这有望改变未来的治疗格局。同时,优化联合时机也值得探索,如尝试靶向药物诱导治疗后,再同步进行靶向治疗联合放疗(或放化疗),以期快速缩小肿瘤、精确规划靶区,最终达到增效减毒的目标。
质子治疗作为更精准的放疗技术,在治疗中央型肺癌、体积较大的肿瘤或与易引发肺炎高风险的靶向药物联合应用时,能够进一步降低危及器官的放射剂量,减轻放疗相关不良反应,这同样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。
随着针对EGFR、ALK、ROS1等靶点的靶向药物不断涌现,不同靶向药与放疗联合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征存在差异,需要更深入的研究。以ALK阳性NSCLC治疗为例,Ⅲ期CROWN研究中洛拉替尼单药在治疗ALK融合阳性NSCLC患者中展现出优异的生存获益,中位PFS突破60个月[9],甚至预测将超过8-10年[10],可使部分患者实现疾病\"慢病化\"管理,迈入长生存阶段。在此背景下,放疗如何与长生存获益型靶向药物优化联合仍需深入探索。同时,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不同EGFR-TKI联合胸部放疗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可能存在差异。因此,针对不同靶点、不同药物,亟需积累更多临床数据,深入探索其与放疗联合的最佳模式,以制定个体化的高效低毒联合方案。
总结广禾配资
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升级,山东省肿瘤医院将作为全球唯一拥有质子、重离子及中子三种先进粒子治疗的机构治疗平台,推动放疗技术不断发展。质子治疗依托bragg峰特性,可降低关键器官损伤,为肿瘤患者提供精准治疗新选择。在靶向时代,放疗通过与靶向药物多维协同,从巩固治疗、寡转移清除到症状干预,系统性拓展患者长期生存边界。展望未来,可探索靶向联合“去化疗”的治疗模式,或将重塑局部晚期肺癌治疗范式。
专家简介
高爱琴教授
山东省肿瘤医院胸放三科副主任(主持工作)、主任医师、硕士生导师
留美访问学者
泰山学者青年专家
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
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临床转化专委会主任委员
山东省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协作分会副主任委员
山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胸部立体定向放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
山东省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干细胞专委会副主任委员
山东省抗癌协会女医师分会常务委员
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精准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
第一/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,主持国自然青年、中国博后基金一等资助等科研项目10余项
参考文献:
[1]Vinod SK, Hau E. Radiotherapy treatment for lung cancer: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. Respirology. 2020;25 Suppl 2:61-71.
[2]Suresh R, Mustafa O, Myung A, et al. Osimertinib after definitive chemo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stage III EGFR-mutated (EGFRm) non-small cell lung cancer (NSCLC): Updated overall survival (OS) analysis from the LAURA study. 2025 ELCC. LBA4.
[3]Yu J, Meng X, Ge H, et al. Aumolertinib Maintenance after Chemoradiotherapy in stage Ⅲ Non-Small-Cell Lung Cancer: Interim Results of the phase Ⅲ study (POLESTAR). 2024 WCLC. PL04.13.
[4]Tsui DCC, Holt DE, Patil T, et al. The Role of Local Therapy for Oligo-Progressive Disease in Oncogene-Addicted Non-Small-Cell Lung Cancer. Adv Radiat Oncol. 2024;9(7):101516. Published 2024 Apr 14.
[5]Hasan N, Yazdanpanah O, Harris JP, et al. Consolidative radiotherapy in oligometastatic and oligoprogressive NSCLC: A systematic review. Crit Rev Oncol Hematol. 2025;210:104676.
[6]Tjong MC, Louie AV, Iyengar P, et al. Local ablative therapies in oligometastatic NSCLC-upfront or outback?-a narrative review. Transl Lung Cancer Res. 2021 Jul;10(7):3446-3456
[7]Gomez DR, Tang C, Zhang J, et al. Local Consolidative Therapy Vs. Maintenance Therapy or Observation for Patients With Oligometastatic Non-Small-Cell Lung Cancer: Long-Term Results of a Multi-Institutional, Phase II, Randomized Study. J Clin Oncol. 2019;37(18):1558-1565.
[8]Bi N, Wang J, Jiang W, et al. Survival of induction aumolertinib followed by aumolertinib and concurrent radiotherapy (RT) in unresectable EGFR-mutated stage III NSCLC: Final analysis of the phase III ADVANCE trial and real-world data. 2025 ASCO. Abstract 8048.
[9]Solomon BJ, Liu G, Felip E, et al. Lorlatinib Versus Crizo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ALK-Positive Non-Small Cell Lung Cancer: 5-Year Outcomes From the Phase III CROWN Study.[J] J Clin Oncol. 2024 Oct 10;42(29):3400-3409.
[10]Williams TL, Le H, Doan J, et al. Modelling Challenges for Cancer Drugs With Unprecedented Outcomes: Lorlatinib in the First-Line Setting of ALK+ aNSCLCas a Case Study. 2024 ISPOR EU.
*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,不代表本平台观点
星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